3點前10分,修學院離宮大門打開,遞上預約單與護照驗明正身之後,一群人湧入大門旁這間小屋,看10分鐘的簡介短片。有寄物櫃可存放較重行李,有廁所可以解決內急。還有小小的賣店,販賣與天皇家有關的紀念品。
然後在影片結束後,導遊出現,帶著一群人往前走。這次的導遊說話鏗鏘有力,非常明確,簡直就像放錄音機。不像早上仙洞御所的導遊說話像含滷蛋。
按照導遊的說法,修學院離宮是後水尾上皇親自設計,完成於1689年,原本只有上離宮和下離宮,並無住處。所以上皇必須一大早從仙洞御所出發,來到下離宮茶屋歇息一會兒,再到上離宮去賞景玩樂。直到1886年才將原本林丘寺的建築物歸入離宮範圍成為中離宮,而有現在的規模 。上中下離宮之間以松林道相連,道旁雖屬於離宮之地,卻租給農民耕種,整片稻田饒富田園風味。
下離宮的茶屋壽月庵,上皇就是坐在高起來的那個位置休息。
繼續往前走,下離宮大門關上,沿著碎石道而行,通過松林道前往中離宮。據說松林道是為了方便 明治天皇乘馬車而修築。松林道外便是農田,一群遊客就這麼由導遊領著魚貫前行。遠處,就是京都的北山吧。
來到中離宮,又是一道門。
中離宮的樂只軒和客殿。
天下三棚之一,修學院離宮中離宮客殿裡的「霞棚」。另兩棚是桂離宮的「桂棚」和醍醐寺三寶院的「醍醐棚」。
在午後微光的照射下,的確有如彩霞般微微發光。很雅緻。
看完小小的中離宮,再度被趕出門,走上松林道。
終於來到上皇賞玩的上離宮,這半山腰上的浴龍池是築堤而建,遠處可眺望京都市區。遠山都被借景至園中。
遊完上離宮,再沿著松林道走回下離宮。
修學院離宮的最後一瞥 。
離開之後,天色已漸漸轉暗,閒步至叡電修學院站,鐵道熊在站區玩耍了一會兒,拍了些平交道、車庫的照片。這才滿足地搭車回市區。